书本网 > 穿越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七百零五章 林如海 这是圣贤管乐之道经世谋国之法……

第七百零五章 林如海 这是圣贤管乐之道经世谋国之法……(2 / 2)

至于扩大生产,薄利多销,可还有比盐更为便利的收税手段吗?对粮食加征重税?加征人头税?告缗令?凡此种种,不是苛虐百姓,就是推行不易,往往都是动摇执掌根基的大事。

归根到底还是农业社会税源太少,税基太薄,蛋糕太小,生产力落后。

成年劳力在土里刨食,除此之外,别无生计,总有头脑灵活,想做人上人的“聪明人”读书做官,土地兼并,雇用佃农,劳心治人,而皇帝以及勋戚、官僚等统治精英,又是最大的地主。

治乱兴衰,周而复始。

贾珩沉吟道:“姑父,会有那一天的。”

如是革新图强,还是当广辟财源,做大蛋糕,其实运营国家和运营企业某种程度上是一样,以盈利为目的,总是亏损,就会破产。

林如海面色凝重,感慨说道:“此事太难太难了,如唐时、前宋、前元,都以盐课为国家税收之源,对盐加之以高价,而盐贩铤而走险,培植部曲,遂成动乱之源,如黄巢、如张士诚、方国珍,甚至本朝太祖当年也……总之,也别无他法,夫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方得一日三餐饱食,逢天灾人祸,破家而成盗贼,不知凡凡,如无盐铁之课,财用无所得出,官民军士财从何来?长此以往,国困民穷,社稷动荡。”

贾珩看向那面容儒雅的中年,心头不由生出一股感佩,不愧是能在科举之上成为探花的人,虽然用着文言,但和他方才所想的白话,其实是一回事儿。

即如今条件下,盐课没有所谓一劳永逸的治本之策,只能这般苦一苦百姓。

而黛玉捕捉到那少年目中的一抹异色,罥烟眉下的星眸闪了闪,心底不由生出一股自豪。

在珩大哥眼里,她的爹爹怎么样?

贾珩沉吟片刻,看向林如海,说道:“社稷之道,重本务农,然无农不稳,无商不兴。”

此刻已有两人论道意味,这一幕自是让黛玉歪着脑袋,星眸闪过一抹茫然。

不是,她在哪儿?她是谁?

两个人,为什么都不理她了?

林如海目光一亮,赞同道:“这是圣贤管乐之道,经世谋国之法。”

显然这位科甲正途出身,并非君子耻于言利的腐儒。

贾珩道:“待商贸繁盛,百姓生计有着,民富自会国强,我观江南之地,可行开海通商,如前明之时,倭寇肆虐,至本朝太祖时,在闽地大行开海之策,倭迹自此为之一匿,如是粤省开海,广兴商贸,南国之地,生机勃勃,万物竞发,国家当不乏财源馈给。”

在此界历史上,同样出现了倭乱,而陈汉太祖则是在某种程度上重现了隆庆开海的策略,但只局限在福建一地。

林如海点了点头,道:“前日,我与广东布政司参政刘孝远,书信提及过此事,现在福建等地商船出海,批验引由,辗转多司,十分繁琐,刘参政提议在广东诸沿海重现明时的市舶提举司,大开海禁,但广东巡抚周造却踯躅犹疑。”

林如海作为一甲探花,自然有着不少同年,有一些也走到了省部高位,所以林父自带政治资源。

贾珩将这位刘姓参政的名字记下,道:“海禁是该放开了,不仅是福建,广州诸地都可广兴商贸,彼时,我大汉也能重建海师,威震四夷,同时举师北上,收复辽东,可谋中兴大计。”

人一旦能够安心种地,就不想去航海开拓,也谈不上什么培养大航海的冒险精神,也就没有什么地理大发现,工业科技无法井喷发展,文化上也不会有什么科学精神,只有天圆地方,君君臣臣,而受文化影响的官僚精英自也对商贸嗤之以鼻。

所以,在此基础上匹配了内生、封闭的农业儒家文明。

华夏起源的山河四省,除却夏商周一开始威震蛮夷,拓展生存空间,而后就陷入了自我封闭、疯狂内卷。

对外的征战收复,也是或为羁縻、或为藩属,因为统治成本高昂,无法带来持续盈利,反而成为失血之地,但以后世眼光而言,土地就是财富,

“粤省每年除朝贡外,其实通过走私运了南洋诸国的特产递至江南、神京,大销于世,地方官吏得商贾贿赂,对此睁一只眼、闭一眼,反而使国家赋用流失。”林如海拧了拧眉,沉声道:“如濠镜之地,红毛鬼窃据,彼等贩卖南洋香料以及各种器玩至我大汉,贿赂官员,逃脱钞关,每年税银损失不知几何。”

贾珩道:“姑父所言甚是,如今这般时开时禁,几无定制成法,以致乱象频生,并非长久之计。”

“是啊,记得当初看子玉所上《平虏策》所言,广开海禁,重建水师,与我不谋而合。”林如海感慨说着,看向那少年,心头震撼莫名。

贾珩道:“姑父过誉了,其实,还有开海一事未明,还要请教姑父。”

“哦?”林如海闻言,心头惊讶,疑惑问道:“不知何事?”

贾珩道:“如商贸激增,或白银涌入,银贱物贵,或白银外流,米价飞涨,况诸省府州县,如今多以折色银征收粮税,于国家户部财用也有不利。”

如果不能稳定操控货币,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可测的财政问题,白银流失严重,导致通货紧缩,白银流入过多,又会通货膨胀。

在历史上,隆庆开关之后,来自美洲的大量廉价白银涌入汉地,明王朝逐渐丧失对货币的主导权,埋下了灭亡隐患。

当然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看林如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是否有着一些金融思维。

古人的金融理念也不能小觑,从管仲、桑弘羊,再到票号之创,史书昭昭。

林如海思忖了下,道:“太宗时曾有一段时间就是如此,彼时行一条鞭法,但银贱伤农,当时的户部尚书高贤,以为是白银涌入,认为厉行海禁,如此改弦易辙,风波不断。”

这也是陈汉海禁先禁后开、再禁的缘故,反复折腾,左右横跳。

因为按下葫芦浮起瓢,解决了一个问题,后续问题又暴露出来,而官僚精英阶层不能解决后续的问题,就会以此为借口,开启党争,争权夺利之后,就会重新回到老路。

林如海沉吟片刻,说道:“此事我原也想过,既是银多,朝廷可收拢银两,如是银少,朝廷可投放银两,如唐之飞钱,宋之交子,如明之宝钞……现在我大汉给官俸禄,也是折色银、钞米混杂,无非是推行民间,保障粮米布等衣食所需。”

贾珩道:“姑父,我也是此意,只是宝钞需得有信誉,不然长此以往,百姓也不认,而且也只能是大宗商品贸易,以金银兑换,我大汉当有钱庄,蓄积民财,调控金银。”

大汉要有自己的货币体系,或许有一天,能以海军让贸易相关诸国认可该货币,那就可以收割其他国家了。

当然,如果滥发货币,成为掠夺百姓财富的工具,那么很快宝钞将成为连擦屁股都显硌的纸。

“子玉,山西晋商票号,互相拆借银两,都有银票流转,多是以信誉立商,如是百姓不信银钞,我在想,如是朝廷收税也以银钗部分折抵,然后回收一部分,如朝廷设立的银庄再让百姓可以兑换银钞,再加上给官俸禄也用银钞,长此以往,习以为常,人心许也就定下来了。”林如海赞同说道。

贾珩闻言,面色微震,此刻真是有些惊为天人,不是什么观点新颖,而是一个古人竟有此等见识,问道:“姑父这些是从哪儿得来的?”

倒是别干巡盐御史了,去干户部尚书得了。

既然连收税用宝钞都想出来了,此法一行,那么都不用散碎银两铸就官银而成的火耗,也就不存在了。

但防伪问题,在那个科技发达的后世,都没有解决。

所以完全纸币化,步子迈的也有些大,所以他再提出废两改元,再发行其他辅币以及小面额纸币,因为币为定制,不用各地的散碎银子铸就官银,能挡过地方官吏的上下其手。

至于套利银元,不说没有外汇一说,再说官府还有暴力手段,此举的目的是解决火耗,至于对外贸易,宝钞或者银钞更多作为金融交易工具,购置货物。

但这一操控需要相对专业的金融人才,能够根据物价对货币总量做出预估,至于铸币反而简单,其实户部也有铸银局,无非是改为铸币。

林如海笑道:“在扬州巡盐数载,清闲之时,时常读书思索此事,前朝飞钱、交子等也不出奇,只是多是一孔之见。”

贾珩道:“此事十分繁杂,再与姑父好生商议。”

黛玉在一旁娴静坐着,恍若有些局外人,粲然星眸眨了眨,心头多少有些古怪。

他与爹爹相谈甚欢,就差结为异姓兄弟了吧?

嗯,她在胡思乱想什么呢?那岂不是要喊着珩叔叔?

贾珩沉吟片刻,道:“至于开海通商,我原是想去濠镜之地,习学火炮之技,以备虏事,待到那时,与广东巡抚周造商谈一番,查问情况,回头再行向朝廷上疏。”

此行不仅是整饬盐务,还要将一些平虏策中的举措落实一二,至于废两改元,反而不是眼前之事。

林如海点了点头,笑道:“子玉现在为军机大臣,谋国之臣,是不能局限于盐务一事。”

难得,不仅是亲戚,于政见大体上也颇为相合。

两人这次谈话,相比上次贾珩前来扬州调兵,匆匆一别,因为涉及到户部财计之事,反而多了几分“志同道合”的投机。

贾珩说着,瞥了一眼愣在原地的黛玉,抬眸看向林如海,问道:“姑父,家里有吃的没有?刚才陪着那群盐商说话,也没怎么动快子,这一路过来,都有些饿了。”

林如海闻言,稍微愣了下,旋即儒雅俊朗的面容之上现出繁盛笑意,说道:“我想着到了晌午,也该饿了,你和玉儿先在这儿说话,我再吩咐着下人洒扫院子。”

黛玉轻轻抿着粉唇,芳心之中生出一股欣喜,柔声道:“爹爹,这会儿也没吃饭呢,都有些饿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然后就是离了书房,吩咐去了。

黛玉罥烟眉之下,星眸眨了眨,似是故意,也似是好奇问道:“珩大哥方才与爹爹讲的什么呀,我怎么都有些听不懂。”

其实,对少女而言,方才听到盐税……还能听懂,但到后面忽而扯到商贸之事,就有理解不能。

贾珩转眸看向脸颊明媚,眸光盈盈如水的黛玉,笑了笑,温声道:“妹妹还是得多读书啊。”

这个年龄,就是不好好学习,偏偏成天想着早恋。

黛玉:“……”

这是被嫌弃了?嫌她读书少了?就觉得她爹读书读的多是吧?

好,你们两个说话罢,哼,下次再想找她下象棋谈天,可是不能了。

星眸烟波流转,嗔怪地看了一眼贾珩。

两人一路上相处日久,这样的眼神,贾珩偶尔也能吃一两个。

贾珩笑了笑,轻声说道:“回头,吃罢饭,讲故事的时候,我给妹妹释明其中底细。”

最新小说: 别惹!疯批大佬人美路子野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贵妃她靠咸鱼拿下宫斗冠军 不小心误鲨大佬之后 惜奴娇 咸鱼通房带娃跑路,世子疯魔了 和夫君互作替身后 [西游]唐僧他又在买地 娘娘她步步高升 媚香记 穿越成雍正女儿后 红楼贾政很正经 别吵,在挖墙脚 清穿之宣妃享乐日常 外室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笼中春色 桃花人家(女尊) 白切黑反派改拿深情剧本 长安秘案录 在秦代刷短视频不小心开了投屏 宠妃她有自知之明 穿进乙女游戏后被四美男围攻 长安食肆经营日常 亡国后委身了敌国将军 赘意 主母重生要改嫁,疯批权臣火葬场 妖心渡世 娇媚庶子皇商妻(女尊) 摇风坠 神火书 华京迷案录(探案) 穿为辛弃疾义女后 财神娘子从守活寡开局 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谋士系统在三国 下嫁权臣 中土公主模拟器[魔戒] 小娇矜 和离后,丞相他追悔莫及 帝宠 歹竹出好笋 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娘娘她总想出宫 春诱莺莺 嫤语书年 双阙 守寡后他他他都爱她 掌事姑姑返聘皇家幼儿园 乾隆宠妃日常(清穿) 和冷硬将军奉旨成婚后 孩子他爹是皇帝 抢来的夫君真甜 听到乖巧妻子心声后 王府幼儿园2 我的儿子是康熙(清穿) 盈满则亏 乐观少年在立海大 建安幻 清穿之康熙皇帝小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