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穿越小说 > 穿成路人甲,我疯狂修炼卷死他们 > 第166章 这中阶魔物的血是真厚啊

第166章 这中阶魔物的血是真厚啊(1 / 2)

为了防止杀红眼的纳什村修士冲动的冲上去白给。

许菀只好出此下策,告知众人,这是一只元婴期的魔物。

哈哈哈,这样就没人能跟她抢这个魔物了,在场的就她修为高。

纳什村的修士一听,卧槽,人生头一次见到这么高阶的魔物。..

小命要紧,溜了溜了!

还是围观这位金丹高手的操作就好了,我们这些修为不高的就不要冲上去送死了。

纳什村的修士有着充分的自我认知,低阶的魔物,他们还能打一打,中阶的魔物也是分金丹和元婴两种的,他们以前只见识过金丹,还是巴图鲁年轻的时候跟随他的父辈母辈见到的,也是那一次遇见的金丹魔物,让巴图鲁的父母葬身魔口。

如果是金丹初期的,他们努努力众人齐心,说不定还能艰难的拿下,但要是元婴期的魔物,那他们就没有什么法子了,别说看了,直接跑吧,能多活一秒都是留存在这个世上的福气。筑基打元婴,开玩笑呢,那不是找死吗,这简直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战斗。

这简直就是和他们昨天碾压这些低级魔物的时候是一个样子的嘛!

他们村的人都懂,所以当许菀说出这是一只元婴期的魔物之后,这些人那是有多远就跑多远啊,其实也不是都跑,还是有人留下来的,比如,巴图鲁!

巴图鲁在见到这只元婴魔物的时候,他就认出来了,这就是当初杀死他父母的那一只,他不会认错的。

本以为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他守在这里就是想好好修炼,然后杀了这个魔物,结果一直都没有见到它出现。

看到这只魔物修为已达元婴,巴图鲁知道自己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根本没有办法跟这个魔物抗衡。

现在只有这个来历神秘的银,可以跟这个魔物打一打。若是连银都打不过的话,他们这些人都无法幸免。

其实许菀没有诓骗纳什村的修士,这的的确确是一只步入元婴初期的魔物。

而且还是她之前打死的那一只。

但许菀初步判断这个刚复活的魔物,它的实力一定没有正式的元婴初期强。只要还在虚弱期,她就能打。

不过这个家伙都已经成为元婴期的魔物,那么它体内的魔丹一定会有变化,会不会是魔婴呢。

许菀从来没有跟元婴期的交过手,也从未领教元婴期有什么特殊之处。

不过记得前世看小说的时候,元婴期好像是一个肉体灵魂分化修炼的一个境界,破丹成婴,在肉体死亡的时候元婴可以从体内逃出,然后如果是遇到合适的身体,好像是可以夺舍的。若元婴不灭,这玩意儿就能复生。所以元婴是最脆弱,但也是最不好拿捏的一个。因为这玩意儿能遁光飞行,消灭元婴这种事还得技巧高超,毕竟你一不留神,人元婴就跑了,你追也追不上啊。

到时候要是找到肉身,再度修炼回来复仇,那可就难搞了,所以修仙界向来有一种说法,元婴逃走的那一刻必须要趁机抓住,将其毁灭。

与其干等着,不如主动出击。

今天就是各种法门一起上,我就不信我打不死你。

许菀想的很好,上来就直接用出自己的最强剑招,太荒剑法第一式,入海。

这招可谓是快被许菀盘包浆了,使用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只见此招携带着强大的威势,向着元婴魔物攻去。

已经有了死亡的前车之鉴,这魔物也学精了。

最新小说: 十七世纪富二代 开局四代目火影 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 山河纪行 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 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 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 汴京风云录 外室三年,离开时他却悔红了眼 旅店通万界,假千金成了国家级团宠 重生出嫁前,疯批九千岁缠我入骨! 招惹死对头,被他按在墙角亲 大暴君框框乱杀,小绵绵疯狂吸奶 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 懂兽语穿六零,家属院里我最行 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 开棺见喜,江小姐绑定了亲亲老公 大乾贵公子 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病房流产时,渣总在陪白月光度假海钓 夫人一卦千金,我吃亿点软饭怎么了 乖乖恶女囤货千万,在线等末世 太子无敌 玄德至水浒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 那年那景那些人 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 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 爱情江山朕都要 带着武库回明末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大禹逍遥王爷 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 红楼之阅尽十二钗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说好相敬如宾,侯爷生崽上瘾了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 欺我孤女?摄政王撑腰炸全家 离婚夜,他宁做亡夫,不做前夫 闭眼当天,渣老公要给白月光一个归宿 春夜失陷 分手后,疯犬大佬诱我沉沦 少帅又把老婆气跑了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 奋斗在嘉靖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