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当下”吧,别等以后想当“音乐家”了也像爸爸一样要“被迫下线”。
--------------------
第4139天(2022年11月10日,星期四)——因祸得福
最近疫情好像又严重了,手机上每天都弹出新闻说“又新增了多少多少确诊”、“又增加了几处‘风险区’”,搞得人心里还真挺紧张。
今天学校都专门给家长发了提醒消息,要求家长配合做好健康监测和防疫管理工作,坚持测核酸、少“流动”、不上课外班之类的,还得“接龙打卡”,可认真了。
这种形势甚至都影响到了爸爸的“巡山计划”。
他本来的安排是每周二、四、六巡山,可是昨天听说上周六香山好像去了“密接人”还是什么的,结果当天去香山的人都被“流调”了。
吓得爸爸立马打消了周末去香山的念头,改成每周二、五巡山了,毕竟周末游园的人实在太多,“中招儿”的机率也要大上许多。
还有更吓人的,妈妈回来以后说她被要求“居家”了,明天就不能去上班了!
我和爸爸听完心中顿时都是一紧,妈妈这是去了“风险区”还是跟“密接”有“交集”了?
她要是“居家”了,那岂不是家里人都得跟着“居家”,爸爸不能上班,我也不能去上学了。
可妈妈自己似乎却不那么紧张,她解释到只是单位要求她“居家”,跟“风险区”、“密接”什么的都没关系。
原来是妈妈有个同事今天去了天津出差,而天津现在也有“风险区”,按妈妈单位的要求从这类地方回京是要“自行居家三天”的。
今天妈妈没留神去那个同事的办公室转了一圈,并且正好被单位“管事儿”的人看到了,于是就得到了“自行居家”的通知。
还好今天是周五,“居家三天”正好赶上周末,所以实际上只耽误明天一天上班而已。
但妈妈说自己要“居家”这个事儿的时候好像并不烦恼,反而还似乎有些庆幸,她自己说:“多休一天,挺好!”
嘿,妈妈这还成了“因祸得福”了!!
--------------------
第4140天(2022年11月11日,星期五)——东东妹妹
今天妈妈又约了同事在家里聚会,正好她今天被单位“居家”,可以好好地准备一番,甚至都有机会采购各种食材在家里涮火锅。
更巧的是聚会的其中一人明天生日,今天刚好可以大家一起吃蛋糕庆祝。
我还是等下班以后和爸爸一起去姥姥家,快六点的时候我回家看到妈妈已经带着一个阿姨在家里准备晚饭了。
可是当我礼貌地向阿姨问好的时候,那个阿姨却不回应,而是看向妈妈,问妈妈应该怎么称呼我。
原来在单位妈妈是那个阿姨的“师父”,也就是那个阿姨在工作上的“领路人”,要教她各种行业知识和工作技巧,甚至平时在生活方面也要给予一定的照顾。
要知道,“师父”可是要比“徒弟”高上一辈的,妈妈是那个阿姨的师父,那她跟我岂不就是“平辈”。
这么说的话,我叫她“阿姨”似乎确实是“差辈”了。
于是那个阿姨就开始管我叫“妹妹”,一直“东东妹妹……东东妹妹……”地叫。
面对比自己大上估计得有二十岁的“姐姐”,我还真有些不习惯。
更夸张的是,等爸爸回来,那个“姐姐”居然十分自然地就开口管爸爸叫“吴叔叔”。
这让爸爸都吃了一惊,等妈妈解释清楚他才明白过来,但即便如此爸爸看上去也还是有些不适应。
不过爸爸的不适应应该也只是暂时的,因为他原来在单位也有过好几位“师父”,而且年龄还都比他要小不少。
但年龄再小“辈分”也是高的,所以爸爸一向对他的师父们十分尊敬。
“师徒”在中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师父向徒弟传授知识、教授本领,还要指导人生道理,并且在生活上照顾徒弟。
而徒弟也必须尊敬师父、回报师父,甚至在师父年老之后赡养师父,这都是“天经地义”之事。
妈妈有这么一个好徒弟,显然她是十分满意的。
而“东东妹妹”也很喜欢妈妈的这个徒弟,并且觉得被妈妈的徒弟叫“东东妹妹”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