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啊,现在你五妹胳膊肘往外拐,暗中联合世家向朝廷施压。”】
【“为父想向你请教一下,这种局面该如何化解?”】
李宛筠作为亡国专业户,对于世家这个群体。
她觉得自已是洛尘以下的第一大学士。
父皇来问她,那可算是问对人了。
世家为什么联合在一起对抗朝廷?
不就是利益分配出了矛盾吗?
这题洛尘教过她啊。
皇家想要集权就要削弱世家,而世家想要利益就要对抗皇家。
而若是和世家共治天下,那么很快就会变成群雄割据。
究其根源还是上升通道和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世家想要参与到治国,但是皇家和保皇派又害怕被人取代。
李婉荺的意见是修改取仕路线,通过使用上升通道的规则制定权来分化和瓦解世家团体。
世家可以上升,但是他们上升的代价是要从地方离开。
世家的势力进京,那么和皇权就形成利益共同体。
而世家远离地方,对地方的控制力就会下降,那么当地的官府就会有更加多的实际的权力,而官府是朝廷设置的,也就变相增加了集权。
于是李婉荺直接实名向朝廷上书。
【“现在朝中多处关键的要职空缺,正需大量的人手。”】
【“臣李婉荺建议朝廷更改取仕规则,录取成绩由四成的考察分和六成的科举分共同组成。”】
【“考察分由京城官员联合对考生评价,科举分则由试卷考试。”】
【“两项综合成绩高者,选取录用。”】
……
【魏王李婉荺的奏疏刚到京城,就被光昌帝采纳。】
【如今朝局历经动荡,多出空缺,是时候专门举行一场科举了,科举初试的时间就在一年后,全国统考,不管是何出身都可以考,不限制家族,不调查背景。】
【从担任地方的官职的举人,贡生,到占山为王的土匪,哪怕是塞外的匈人,只要会识字都可以来考。】
【而考试范围从天文到地理,算术到文章都包括,从放马牧羊,到区分野菜种类,所有科目都包括,只要有一技之长,肯定能获得一定的考试成绩。】
【一年半以后笔试成绩优秀者全部来京城进行京试。】
【而京试就采用魏王的提议。】
【朝廷要在一年后大量取仕的消息传到了天下,天下各处的读书人全都来了精神,那么家里学识较高,文化传承多的大世家更是摩拳擦掌。】
【不过由于科举的规则改了,原本这些读书能力更强的世家子弟,反而优势变弱了。】
【因为科举还有四成的成绩来自于京城官员的平均评价,他们的那些没继承权的小儿子虽然很优秀,但是在京城之中就是查无此人。】
【他们的名声,反而不如民间一些行侠仗义,为民请命的穷书生有名。】
【到时候京城的官员一看名单,全都不认识,那能给什么好的考察分吗?】
【不过世家大族的族长和长老都是人中龙凤,没用多久就找到了钻漏洞的操作空间。】
【既然考察分占了很大的比例,那他们就让家里优秀的小儿子早早带着钱财去京城表现自已不就行了?】
【不管是吟诗作对,还是行侠仗义为民请命,又或者单纯地拿钱收买要员。】
【只要提前在京城把名声打响,那么就更容易通过科举,然后获得参与治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