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天不亮,梁青娥便赶着牛车,带着林耀去往镇上。
家里其他人,林飞鹰要去官道服徭役,林老虎和陈秋莲还有秦兰花要去地里拔草间苗。
至于孩子们,大壮二壮三壮要去学堂,四壮林辉也得跟着去地里拔草。
大人地里忙活,家里的活计就由大毛妮二毛妮姐妹俩操持。
五壮六壮和乐宝小人儿家家的,不调皮捣蛋就算乖巧了,仨孩子四仰八叉睡在炕上,好梦正酣。
大黄拖着板车慢悠悠往前,梁青娥和林耀舍不得大黄负重,二人腿着跟着牛车左右,径直往镇上行去。
东边现出第一缕霞光时,二人到了镇上,许是今儿背集,街上行人寥寥。
二人直接赶往粮油铺,好在粮油铺已经开了门,掌柜的听梁青娥张口就是要六百斤米糟,喜的一张老脸都笑成了菊花。
“老嫂子只管放心,你要这么多,我一定给你个实诚价。”
掌柜的说完,就忙去搬大米,六百斤的大米五十斤一包,一共是十二包。
林耀赶忙上前跟着抬米包,等十二包大米全抬到车上,掌柜的累的气喘吁吁,腰几乎都直不起来。
“哎,不服老不行了,还是小伙子体格好,比不了,比不了喽。”
掌柜的感慨着,撑着腰,捶着腿,就去柜台上拿算盘。
算珠一阵噼里啪啦后,他开始报价:“老嫂子,你这回要的多,咱们还按上回的价钱走,一斤就算七个铜子,一共四千两百个铜子,我再送你些酱醋盐作为添头,怎么样。”
“可以,不过掌柜的可别糊弄我,酱醋盐每样至少二斤往上。”
掌柜的一脸肉疼:“成成成,老嫂子怎么说,咱就怎么给,每样都送二斤半,老嫂子以后还需要大米,可千万还来咱这小店。”
梁青娥掏出四吊钱,又另外拿两串铜子,一起搁在了柜台上。
掌柜的拿称称了称,仔细把铜板锁进钱柜,笑眯眯就去装酱醋盐。
他拿出三个小陶罐,打开放着各种佐料的大缸,拿斤量舀子就开始舀。
很快,三个小陶罐就装好了,他递给梁青娥,笑道:“老嫂子可以回家称称,每罐都至少二斤半往上,且只多不少,这三个陶罐也值个十一二文钱,也送给嫂子了。”
梁青娥接过陶罐,掂了掂,心里还算满意。
市面上盐一斤十八个铜子,醋也得要八九个铜子一斤,酱比醋还贵些,至少也得十二文。
这三罐佐料,少说也值八九十个铜子。
当然,她是按市场价算的,对粮油铺掌柜来说,他送这些佐料当添头,肯定比直接人情她八九十个铜子更划算。
把三罐佐料放稳固,梁青娥牵着大黄,招呼上林耀,把鞭子往空中一抽,牛车缓缓前行。
一路上,林耀怕大黄累着,卖力跟在后面推车,等赶到村口时,他整个人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前襟后背俱是大片大片的汗渍。
“呀,老虎娘,你车上摞这么多口袋,里面装的啥。”
村口的洋槐树下,好些妇人汉子端着碗,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饭边扯些琐碎家常。
这会儿看见二人赶着牛车从坝上走过来,好奇之下,纷纷凑过来打听。
“里面全是大米。”梁青娥大大方方道:“家里前些日子接了个酒糟订单,这不,要着手开始酿制了。”
“啥,酒糟订单,这是咋回事。”
村民们十分惊讶,七嘴八舌就问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