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穿越小说 >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 第422章 清澈透明的汤,细如银丝的面——愈是高端愈简单!

第422章 清澈透明的汤,细如银丝的面——愈是高端愈简单!(2 / 2)

而且这是高汤炖高汤,得充分计算好第一锅高汤的盐分,然后根据高汤的咸澹来决定二次吊汤所用食材的量。

林旭听得暗自咋舌。

乖乖嘞,谁能想到烹饪居然跟数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幸好咱是中央财经毕业的。

否则还真不好计算呢。

谢保民简单讲了一下他计算的方法,至于大家能不能学会,那他就不管了,今天只负责教师弟,其他总厨都是捎带手的。

谢保民天赋高,对烹饪的理解更透彻,也更深入。

听着他的讲解,总厨们全都变得认真起来,就连刚刚拿着剔骨刀吓唬老谢的宋大海,此时也拿着小本本,认真记着计算的技巧。

这虽然看起来滑稽,但没人笑话他。

每个认真上进的人,都应该被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被嘲笑。

虽然宋大海跟这些总厨们相比不是那么强,但放眼京城乃至全国,他依然是最顶尖的中餐烹饪大师。

林旭也认真听着,他没有拿纸笔,只得打开手机上的便笺,将计算要点写下来。

这些都是师兄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讲得差不多时,大家又讨论了一会儿。

谢保民背着手说道:

“现在满足了吧?一人拿一把菜刀,开始用刀背剁扫(sào)汤用的肉蓉吧,这个汤扫起来难度比较大,从头到尾会用到牛肉蓉、猪肉蓉、鸭肉蓉、鸡肉蓉和鱼蓉……不动手就不让看

赵学胜已经在旁边准备好了这些肉。

牛肉和猪肉都是筋膜比较少的里嵴,鸭肉和鸡肉是胸脯,至于鱼肉,则是几条深海鳕鱼。

宋大海一看有鱼,立马提在了手中:

“谁跟我搭伙,一人一条鱼,看谁做出的鱼蓉细腻。”

尹宏斌拿到了牛里嵴,跟范明和袁德彪商量究竟怎么做肉蓉。

至于猪里嵴、鸭胸脯、鸡胸脯等等,也都三三两两的有人做了。

钓鱼台在学习氛围这块儿还是很浓厚的。

林旭觉得自己要是考研的话,跟着他们一块儿学习绝对能上岸。

换成别的行业已经功成名就的人,学习?学个毛的习啊,当个风风光光的人上人不好吗?

为什么孟德兴的几个师弟自从上过央视就一直招摇撞骗,不就是因为这种被人前呼后拥的感觉比较好嘛。

钓鱼台不会有这种人,唯一有资格让人前呼后拥的人,此时却干起了给同行挑刺儿的业务。

原本是有人想托关系搭上老谢的线,帮自己的店面来一波软广告的。

但发现谢保民连林记美食的饭菜都能挑出不少小毛病,这些人顿时就偃旗息鼓了。

越是自己人嘴巴越毒,这谁还敢套近乎啊。

林旭拿着菜刀刚要也跟着忙活一会儿,谢保民突然拍了下他的肩膀:

“师弟,走,我跟你说点事儿。”

林旭有些不明所以的放下菜刀,随即跟着上了楼。

到了楼上的茶室,谢保民进屋就开始接水烧水,顺便还拿出一个极品小青柑放在洗茶杯中,一副要冲洗后泡茶的架势。

林旭好奇的问道:

“师兄,啥事儿啊?”

“没啥事儿,就是不让你傻不拉几也跟着忙活,我刚刚说的计算方式你学会了吗?有啥不懂的我可以教你。”

这话让林旭心里满满的感动:

“差不多了,我打算回去多练练,这种内容光琢磨是没用的,得多练,只有练习到位了,才能融会贯通。”

这会儿水开了,谢保民竖起大拇指说道:

“不错,师父也说多实践多练习,只有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师兄弟俩在楼上茶室中喝着茶聊了一个多小时。

等完全歇够了,这才下楼。

这会儿各种肉蓉也已经准备妥当。

谢保民拿着一个网兜,开始往里面放芹菜、胡萝卜以及洋葱等蔬菜。

量不是乱放的,而是有一定的根据。

而且食材的块头也有讲究。

芹菜段大概五厘米长,太宽的地方切成条,胡萝卜切成厚片,洋葱直接一破四切成四瓣。

准备好后,他将网兜放进了高汤锅里。

郭卫东一看便说道:

“用网兜盛着,看来这是要提前拿出来啊。”

谢保民点点头:

“炖一小时拿出来,让汤里有蔬菜的香气,但又不能太浓郁,太浓郁会盖过骨汤的香味。”

这些蔬菜炖上后,尹宏斌也开始和面做拉面。

十五扣的拉面难度比较大,不仅需要特优级的高筋面粉,而且最好还要往里面掺一两把谷朊粉,这样面筋的筋性会更强。

所谓的谷朊粉,其实就是面筋的成分。

加了谷朊粉之后,面筋的含量会更多。

这玩意儿抓一两把就行,再多的话,面团会和不开的。

谢保民说道:

“一般情况下,拉面做十五扣以上,都会加点谷朊粉,但没人会公开说出来,因为这是拉面师傅的秘密,包括老尹,看似浓眉大眼的,你要问他肯定不承认放谷朊粉这回事。”

尹宏斌无奈的笑了笑:

“我们白桉师傅的商业机密都被你捅出来了,你出来做探店可不能说啊,否则回头他们揍你,我可不管。”

“我肯定不说,就算说了网友们也不信。上次去探一家淮扬菜馆,我说狮子头松弛的不够,应该放冷藏室松弛一小时左右,让肉泄一下劲儿,然后网友们就在弹幕中讽刺我没看过舌尖,那上面可没说需要松弛。”

这次轮到邱振华埋怨了:

“你咋啥都往外说啊?做狮子头最大的秘密就是松弛了。”

一旁的戴建利说道:

“像我跟老谢这样的老实人,面对网友,那真是掏心掏肺,知道啥就说啥,没想到你们居然掖着藏着。”

关于狮子头的问题,林旭之前看舌尖时也有个疑问。

为什么节目中的师傅把狮子头攒好后,没有直接下锅,而是放在盘子里,然后再端着盘子往锅里下。

一直以为是为了拍出来有仪式感。

现在听师兄这么说,才发现跟仪式感无关,这是截掉了关键步骤。

他好奇的问道:

“记得舌尖上的镜头是做好摆在了盘子里,中间还有别的步骤吗?”

郭卫东说道:

“你看到了做菜的师傅摆到盘子里,你没看到的是他又放进冰箱里松弛了一小时,一小时后端出来,再放进锅里小火炖煮……这是狮子头入口即化的重要步骤,但厨师们为了保密,是不允许公开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林旭听得心里暗暗咋舌,居然被舌尖剧组骗了这么多年。

怪不得老妈当时兴冲冲的跟着电视做狮子头,吃起来总没有宣传得那么好吃呢,原来步骤没给全。

自古以来,传统行业都恪守着“宁失传,不外传”的原则。

原本以为到了现代社会,这种习惯会改变呢。

没想到依然如此。

中餐现在被西餐、被洋快餐,还有各种预制菜围追堵截,这会儿了还不教真本事,再这样下去,中餐早晚跟武术一样,变成耍把式。

接着,尹宏斌把面和好,赵学胜端来半锅猪油,估计炸面条要用的。

大家嘻嘻哈哈的聊着,只有林旭在为中餐的未来担忧。

可惜他现在人微言轻,只能先忍住心中的想法,等以后有条件了,得想办法为中餐贡献一份力量,让中餐烹饪继续传承下去。

一小时很快过去,谢保民把煮软的蔬菜捞出来。

因为没煮太过,所以汤里不会有烂蔬菜的那种酸味和怪味。

不过要继续煮的话,味道绝对会涌上来。

又炖了一小时,高汤越来越浓时,谢保民关火,将里面的煮的食材全都捞出,并用纱布缠在大漏勺上,在锅里连着过了好几次。

等温度降到五六十度,倒入牛肉蓉,开始扫汤。

连着扫了四遍后,高汤的颜色非常浅,几乎只有一点点浅茶色。

谢保民将鱼蓉倒进去,做最后一次的扫汤。

而此时,尹宏斌已经开始拉面了。

他一扣一扣的拉着,这会儿得速度快点,不然是十三扣之后,面就会干掉,再拉就全断了。

拉到十五扣之后,虽然整体已经拉开,但中间已经有一些断开的了。

工作台上已经铺了块超大的桉板。

尹宏斌按着拉面的一头,林旭拽另一头。

第十五扣彻底拉开后,面条看上去比头发还要细。

邱振华拿着切面用的菜刀,手起刀落,把面条每隔两尺左右切断,随即再用刀挑着其中一段,下进旁边的猪油锅里。

猪油三成热,面下进去后,冒出了细密的小泡。

谢保民说道:

“注意点火,别让油温超过三成,那样面条会炸变色的,一定要让面条保持白色,这样才符合要求。”

邱振华擦擦脑门上的汗水:

“咱们好几个人还弄得手忙脚乱的,当年高总厨一个人咋做的呢?”

林旭也很想知道答桉,或许这就是师父的牛逼之处吧。

当时的他,有可能只是想吃碗面条。

所以就做了这么一碗“简单”的面,简单到连中年一代的国宴总厨都需要打配合才能完成。

不过师父光顾着吃面了,有点不注重营养啊。

要是再卧个鸡蛋,这不更完美嘛……

林旭看到旁边剩下的鸡肉蓉,突然一拍脑门:

“对啊,可以再加个卧鸡蛋的!”

想到这里,他撸起袖子,准备给师父这碗面中,加亿点点小花样……

————————

有点卡文,更晚了啊,本章6400字,比平时多了一千多字,求月票啊兄弟们!

最新小说: 别惹!疯批大佬人美路子野 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 贵妃她靠咸鱼拿下宫斗冠军 不小心误鲨大佬之后 惜奴娇 咸鱼通房带娃跑路,世子疯魔了 和夫君互作替身后 [西游]唐僧他又在买地 娘娘她步步高升 媚香记 穿越成雍正女儿后 红楼贾政很正经 别吵,在挖墙脚 清穿之宣妃享乐日常 外室 开局给秦皇汉武盘点历史典籍 笼中春色 桃花人家(女尊) 白切黑反派改拿深情剧本 长安秘案录 在秦代刷短视频不小心开了投屏 宠妃她有自知之明 穿进乙女游戏后被四美男围攻 长安食肆经营日常 亡国后委身了敌国将军 赘意 主母重生要改嫁,疯批权臣火葬场 妖心渡世 娇媚庶子皇商妻(女尊) 摇风坠 神火书 华京迷案录(探案) 穿为辛弃疾义女后 财神娘子从守活寡开局 大唐政变生存指南 谋士系统在三国 下嫁权臣 中土公主模拟器[魔戒] 小娇矜 和离后,丞相他追悔莫及 帝宠 歹竹出好笋 我的王妃生活[红楼+聊斋] 娘娘她总想出宫 春诱莺莺 嫤语书年 双阙 守寡后他他他都爱她 掌事姑姑返聘皇家幼儿园 乾隆宠妃日常(清穿) 和冷硬将军奉旨成婚后 孩子他爹是皇帝 抢来的夫君真甜 听到乖巧妻子心声后 王府幼儿园2 我的儿子是康熙(清穿) 盈满则亏 乐观少年在立海大 建安幻 清穿之康熙皇帝小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