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为了家族,你能不能牺牲一下你兄长?
李暮歌能够理解,在后宫这个吃人的斗兽场里,每个人都被权力和欲望异化,心无所依,所以人人都想给自己找一个依托。
有人醉心书画,有人一心想要拿到最高的位置,还有人在这种煎熬里清醒坠亡……
李暮歌可以理解任何一种选择,甚至她都能理解旁人因权势斗争而相互坑害残杀,她唯独不能理解楚嫔和吴王,他们的行为,充满了非人感,其实是一种隐藏在人皮下的禽兽之举。
根本没有任何人性在其中。
李暮歌深吸口气,压住内心翻腾的怒火,她深恨这种不把人当人看的感受。
数次死亡的经历与红棠身上的伤痕重叠在一起,李暮歌眼底翻腾起杀意,心魔已经被唤醒,若不见血,如何压制得了啊?
“你去红玉宫走一趟,务必和红玉宫的宫人红棠见一面,问问她,她想要什么,避着点儿人,别被瞧见了。”
翠玉察觉到李暮歌言语之间的压抑,不敢多言,应了一声是后,直接动身往红玉宫而去。
红玉宫中,吴王刚走没多久。
上午红棠传了话,下午吴王就进宫来了,陪了楚嫔一下午,临近夜幕降临时分才从宫里出去。
楚嫔和吴王说话说累了,今日想早些歇息,故而提前叫了水来,沐浴一番。
红棠不必再楚嫔跟前伺候,便有了时间走出来,回自己屋里去。
她已经是红玉宫里的大宫女,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如果她愿意,她甚至还能选两个年纪小的宫人伺候着。
但红棠没有选任何人近身来,她身上伤太多,若是被人近身瞧见,不小心宣扬出去,她和身边的小宫人们都活不了。
平日里红棠回屋的时候,屋里冷清得很,一个人影都瞧不见。
今日她回屋,屋里竟然有个人在等她。
红棠被吓了一跳,好在来人先开口说话了,能听出来,对方并无恶意。
“还请红棠娘子莫要惊叫,引来旁人。”
说话间,来人点燃烛火,火光照在那张脸上,让红棠彻底放下心来。
“原来是长安殿下身边的翠玉娘子。”
红棠松了口气,她今日刚刚接触过长安公主,晚上翠玉便过来了,显然是受了长安公主命令。
翠玉与红棠见礼,随后说道:“我奉殿下命令前来,有些事想问问红棠娘子,娘子如今可方便?”
红棠让翠玉进里屋,在外间实在是太危险,红玉宫里来来往往有不少人,若是被人听见些什么,她们就完了。
入内后,红棠从自己的妆奁里掏出一封信,信纸上写“吾儿亲启”四字,信封破旧,像是她存了好些年头的旧家书。
随后红棠将那封家书递给了翠玉。
翠玉不解问道:“这是?”
“十八年前,宫中动乱,先帝之女皎月公主勾结先帝宠侍,意图谋反,当时陛下已经获封太子之位,暂居东宫,东宫护卫仅能守卫两间宫室,太子妃、良娣与良媛等人均被陛下接去,良媛以下的太子侍妾,被随意安置在宫中,其中包括怀有身孕的几位,其中便有楚嫔娘娘。”
翠玉在宫里多年,她当然知道这件事,当时被随意安置的人里,还有生产的良嫔娘娘。
良嫔娘娘其实还有一个多月才会生产,是因为动乱受惊,被吓得早产了。
当时后宫到处都是喊杀声,还有火光冲天,身着甲胄的士兵拎着大刀长戟互相拼杀,那场景别说让一个孕妇看见,就是让一个普通人看见,也能被吓出个好歹来。
翠玉如今仔细想,甚至都想不到当日的细节了,因为当时她年纪不大,太害怕了,后来便忘了。
随着红棠的讲述,翠玉那些记忆一点点复苏。
“我知道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只是当时良嫔娘娘早产,我顾不得其他,所以还真不清楚其余宫妃是如何度过那一夜的,这一封家书,是楚嫔娘娘的?”
如果家书和楚嫔无关,红棠不会说这么一大段话。
红棠点点头,“是,此乃楚嫔亲笔所写,是要送出宫去的求援信。”
红棠当时才十岁,她其实也记不清什么了,甚至当时她还没有被调到楚嫔身边伺候,她平日里要读书习字,只做一些洒扫等轻松的活计。
红棠常在楚嫔居住的那一片洒扫,她当时也在干活,只记得突然间宫里闹声阵阵,她还没回过神来,就被楚嫔身边的宫人拉住,塞了一封信到手里。
“当时楚嫔刚怀上七皇子,胎像不稳,她怕宫里的事情波及到她,因此送信给宫外的舅公,想让楚家舅公派几个人进宫,护卫她周全。”
楚家舅公,说得是楚嫔给自己认得那个大伯。
“那时,楚尚书在礼部做侍郎,不怕翠玉娘子笑话,信到了我手上,可我哪里知道去哪儿寻礼部侍郎,当时的我连宫门往哪儿开都不知道。”
“所以,你将信留下来了?”
“是,不仅如此,当时年纪小,太过好奇,故而找了个月光明亮的地方,把信拆了。”
红棠想起来此事,至今仍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胆大包天。
但一个十岁的孩童,能要求她什么?她无聊的时候,还蹲在地上戳过蚂蚁呢。
信都拆了,肯定不能原封不动再弄回去,一旦这封信送到他人手上,红棠是怎么也解释不清的。
当然,本来她就没法将信送出去,所以她看信的时候,没有想怎么善后,后续想起来的时候,更没有任何压力。
翠玉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尴尬陪了两声笑,将信接过来,说道:“红棠娘子是想将此信,交到殿下手中吗?”
“是,殿下肯定不会全然信了我的说辞,这封信便算是投名状吧。”
红棠一脸坚定,她显然已经下定决心要背叛楚嫔,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她都要自救。
哪怕是死,她也不要死在楚嫔手里!
红棠和之前楚嫔的宫人都不同,她不是一开始就在楚嫔跟前的,而且之前还经历过这封信的事情,她早就看过了楚嫔的狼狈无助。
所以她内心始终想着要反抗,与那些已经被楚嫔洗脑的宫人都不同。
李暮歌第二天一睁眼,就看见了翠玉连夜带回来了信,还从翠玉口中知道了红棠的诚意。
将信拿过来,李暮歌拆开看了看。
信的内容其实就是求援,楚嫔在信里直言不讳,说太子是个凉心薄性之徒,对她尚且如此,日后对支持他的大臣,想来不会好到哪儿去。
话糙理不糙,现在不知道有多少曾经支持皇帝的大臣,悔得肠子都青了。
不过当时也没有别的选择了,皎月公主本来还能跟李麒斗一斗,可惜皎月公主没有大公主定性好,没受住李麒的挑衅,直接造反了。
当时先帝还在,岂能随意饶过她。
在没有确定皇帝手里彻底没了反抗的能力之前,最好不要造反,造反失败的后果太严重了,那是一场豪赌。
“殿下,不知这信可有用处?红棠算不算立了一功?”
翠玉和红棠聊了大半宿,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些许感情,所以翠玉希望李暮歌能救救红棠。
信的内容没什么用,时隔十八年,它早就没什么用了。
李暮歌的目光在信纸上一排排的字上游离片刻,最后点点头,“有些用处,你尽管转话给她,本殿下信了她之前所言,必定会为她和她那些丧命的姐妹报仇。”
“是。”翠玉嘴角上扬,一脸喜色,好像此刻李暮歌已经帮红棠成功复仇了。
“对了,昨日红棠出宫是为了通知吴王入宫见楚嫔,想来昨日吴王便进宫了,红棠可知道这母子俩说了些什么?”
翠玉一惊,她刚要说此事,结果李暮歌已经猜到吴王进宫过了。
“殿下当真料事如神,吴王昨日确实入宫了,红棠说,楚嫔想让吴王娶杨家的小姐,吴王不愿,他们吵了一架,楚嫔费了不少心力才劝动吴王,吴王同意提前去和杨家的小姐们接触接触。”
李暮歌之所以猜到吴王昨天就入宫,是因为大公主之前说过,吴王特别听他母妃的话。
虽然吴王在李暮歌这里敦厚好人的形象已经彻底破灭了,但他对外展露的一些性格特点依旧存在。
吴王竟然答应了先去和杨家人接触,小说里完全没有过这一段,他确实非常听他母妃的话。
“他们母子俩,一人说一句,说得可真是有来有往,也不去问问看杨家人愿不愿意。”
李暮歌是真奇怪,杨家是什么香的臭的都能嫁女不成?旁人不知道吴王那点儿秘密,是因为从来没人在意过。
若是要嫁女,总得先去查查看未来姑爷是什么脾性,省得自家女儿嫁过去受苦受罪,再加上杨家嫁女有政治目的,未来姑爷的为人就更重要了。
若是笼络了一个蠢货,最后岂不是丢了女儿又折兵。
综上所述,楚嫔和吴王是哪儿来的自信,觉得只要他们愿意,杨家必定与他们联姻。
就靠一个礼部尚书的大伯?
又或者是,是觉得七皇子在皇帝跟前算是有名有姓的人,以后肯定能有一番作为。
李暮歌觉得是后者。
看来楚嫔对她儿子寄予厚望,认为她儿子必定能出人头地。
如小说中一般,最后七皇子只能辅佐八皇子登基,处处都矮了八皇子一头,楚嫔不得气坏了?
哦对了,那个时候,楚嫔好像是染了重疾去世了。
小说里偶然提了一句,七皇子母妃去世,七皇子悲痛欲绝之类的。
李暮歌回忆起小说的一部分内容,心里对楚嫔和七皇子的杀意更浓了。
一想到他们俩最后一个能成为贤王,另一个也是美满死去,李暮歌就幻视了那些杀了她,还能潇洒活着的凶手们。
她必须想个办法,除了七皇子与楚嫔!不然她晚上估计又要开始做梦了。
李暮歌让翠玉继续去盯着红玉宫,有什么消息随时随地来报,自己则出宫去了。
今日她还得上学。
现在李暮歌上学的内容,早就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变成了“半工半读”,读得书主要是李暮歌感兴趣的书,大多时候,她去了国子监后,会被舅父或者外祖拉过去,商议科举之事。
也是因为切身体验了改革科举的艰难,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李暮歌才真切意识到,这个国家其实早就已经开始发烂发臭了。
上层看着还不错,中层几乎已经完全沦为了上层世家手中的傀儡,世家名门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只能干什么,没有一点儿自我意识。
而下层,下层已经在这个国家消失了。
没有任何声响,静悄悄消失了。
因为上升渠道被世家完全垄断,使得他们的声音淹没在朝堂之上对盛世的称赞声中,一切与读书、科举有关的政策,都与他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