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利在千秋,也会罪在当代,还请陛下慢些行事吧。”
颜士玉承认铁路和火车非常重要,但是大庄眼下还没有使用它们的条件。
水泥修路若不是比夯土路要轻松,恐怕去年就有地方百姓不满了,修路是各地百姓最不愿意去做的服役之事。
那是个特别苦的活儿,仅次于凿河道建宫殿。
李暮歌知道颜士玉是为了她好,为了国家好,才会一再劝说她,要慢慢做事,不能急躁。
可工业革命一旦登场,科技的发展将会比坐了火箭还快。
也就是现在大庄各方面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估计还得用个十来年,才能积累足够的人才,推动真正的工业革命出现。
可十年很长吗?并不,它不过是转眼间。
现代人类告别没有电的古代,也不过两百余年。
两百多年前烧着煤油灯的人们,如何能够想象到,两百多年后,电已经融入人类社会方方面面。
信息时代出现四十年,人就已经开始探索智能领域,抢夺“创世”的权柄了。
有李暮歌这个踩在巨人肩膀上的后人帮忙,大庄的科技革命会更快,或许比不过她原本国家的发展速度,但绝对能比原本世界的发展速度要快上许多!
李暮歌对历史的回忆只在一瞬间,她不是个顽固不化的人,颜士玉的担心,也不是全无道理。
大庄没有足够的人才推动工业革命,不仅如此,大庄还有一堆未曾开智的庶民。
李暮歌想到这儿,语气诚恳地说:“就是想到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才想只修一条去北地的铁路,阿玉,如果东西不造出来,不摆出来让天下人看,他们永远不知道那是什么,人会害怕未知的东西,却不会惧怕已有的物件,你得让大家知道,火车和铁路若是能修到他们家门口,那会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颜士玉见李暮歌没有立马动工的想法,稍稍放下心来。
“可是陛下,国库没那么多钱,明年只能继续修路,铁路耗费巨大,而且还不安全,需得再积累几年。”
一排排铁放在路边,颜士玉一想到那个场景,就觉得大庄危矣!
见李暮歌皱眉,颜士玉知道这是不满她所说的几年时间,颜士玉苦口婆心地劝道:“那铁路上的铁若是被人偷了去,全炼成兵器,该如何是好?陛下别忘了,各地还有许多世家盘踞,他们如今乖巧,并非本性如此啊。”
李暮歌当然知道地方上的世家,一个个都不老实,但凡全都老实,她的特种兵部队也不可能一年灭门好几家。
就这样也杀不干净。
人心贪婪,催生出的罪恶数不胜数。
“一切的懦弱,恐惧,忌惮与不安,全都来源于火力不足,这条路,必定要修,到时候会有人看着,朕倒要看看,谁敢带着九族的脑袋去碰铁路。”
诛九族!
李暮歌上位之后从未提过这个词。
颜士玉听到这个词,便知李暮歌是铁了心要修铁路了,她不再劝说,转而开始设想,什么时候提修铁路比较合适。
不能贸然提出,否则朝野内外都会为此事争论不休,什么事开始在朝中争论,那就不仅仅是一件事了,还会牵扯到各人的私心与党争。
所以想要修铁路,还得演一出戏。
李暮歌就喜欢颜士玉这一点,颜士玉能特别快速的结束一个话题。
不会就一件事拖拖拉拉个不停,更不会让上一件事影响自己的情绪。
比如刚刚颜士玉非常反对修铁路,当她意识到这件事无法阻止后,立刻就能改变思路,开始与李暮歌讨论起怎么好好修铁路。
常人会觉得颜士玉反复无常,会不喜她这种性格。
李暮歌恰恰相反,她太喜欢颜士玉这种性格了,因为她本人也是个类似的性子。
效率至上。
商量半天的结果,是第二天刊登的长宁城报纸上,头版头条全都是北州暴雪一事。
原本准备好的上元节稿子,只能退居二线,没法占据最大块版面了。
加班加点写出来的雪灾报道,用非常冷漠客观的口吻,诠释了北州如今的惨状,然后在官方的报道底下,还有一篇篇小故事。
全都是雪灾故事。
当然不是编辑亲历北州写得,她们倒是想去,问题是现在去了,就没法一夜之间写好报道了。
所以她们搜集了一些过往民间发生的小故事,写在了上面。
贫穷的一家好不容易攒够钱,盖了新房,日子变得越来越好,却在一个夜晚,新房被暴雪压塌,一家几口全都被埋在了雪里,当赈灾的府兵清扫积雪后,看见了他们的尸体。
老者好不容易活下去,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食物不够,老者饿着自己,将仅剩的口粮给了孩子们。
年幼的孩子被父母保护好,没被压死,等到了赈灾的府兵,可当孩子却因为寒冷,高烧不断,缺少药物,在一声声阿娘阿爹的呢喃中没了气息……
一个个小故事,让看了报纸的长宁百姓,心被刀了一下又一下,心软的人更是哭得泣不成声。
民众的情绪被压抑到了极点,只等着一个火苗落下,就会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