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甄贵太妃病倒了,元春依然进了宫,不过是在坤宁宫,皇后知道元春与安妃……
甄贵太妃病倒了,元春依然进了宫,不过是在坤宁宫,皇后知道元春与安妃的渊源,特意将人调到坤宁宫,为的就是分化荣国府,恶心安妃。
自从元春进宫,就总有内宫太监来打秋风,动辄几千几万两的要,王夫人很快就顶不住,想让公中出钱,邢德美坚决不肯。
“我倒要进宫问问元春,她在宫中要这么多钱干嘛?是不是皇后娘娘苛刻让她只能花费银子茍且?”
“大嫂,你别胡说,皇后娘娘宽厚仁慈,管理有方,怎么可能!”
“那就是后宫有人借此牟利?”
“没有的事,是我怕元春在宫中受苦,主动找人往里捎的。”王夫人咬着后牙槽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
王夫人是真怕邢德美进宫胡说八道,坏了元春的前程,此后再也没提让公中出钱。
贾瑜到了荣国府后就被邢德美送进了族学,贾瑶还小被留在邢德美身边,贾母见到了两个孩子后,连声说好,还大方的送了见面礼,转头就让贾赦上折子立贾琏为世子。
贾赦身子调养后,并没有让新纳姨娘爆发式怀孕,除了生了迎春的路姨娘,别的姨娘都没有动静。也怕爵位外流,听从贾母的吩咐上了折子,邢德美知道后冷笑一声,当我稀罕你们这个只能传一代的爵位呀!
贾赦如今是一等将军爵,按道理还能传几代,可谁让邢德美上面有人呢,早就知道了荣国府的爵位顶多再传承一代。
新皇登基后励精图治,很是看不惯躺在祖宗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庸碌无为,惹是生非的勋贵,要不是太上皇还在,早就处理他们了。
不过也快了,因为甄家的事,太上皇棋差一着很是恼怒,气的中风了,如今写字手都哆嗦。
贾赦有了一女,贾政也不甘示弱,很快赵姨娘又生下一女,贾母起名为探春。
转过年,贾敬的夫人许氏也在四十五岁高龄艰难生下惜春,之后血崩而亡。一直管理族学的贾敬没有像原著中将惜春送到贾母身边抚养,而是交给了贾珍的妻子。
贾敬受邢德全入赘事件的启发,给贾珍选的继妻是位武将家的女子,刁蛮霸道将贾珍管的死死的。
有贾敬、和妻子两座大山压着,贾珍再也翻不起浪,每天老老实实的处理族内事务。
转眼间,贾瑜成了个大小伙子,身姿挺拔,如青竹挺立,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是继贾敬之后最有读书天赋的贾家子弟。
一时压过了贾珠的风头,成了府中最耀眼的存在。
贾珠中举后,已经连续参加了两次科举,均以落榜告终。
一直与贾瑜暗暗比较的贾琏也长大了,虽有读书的天赋,可惜生性懒惰,成为世子后更是没了拼搏的志气,艰难考中秀才就不继续往下考了。
贾家族学这么多年也费力培养族人了,可能是风水的问题,那么多贾家子弟,竟没一个中进士的,连考中举人的都少。
贾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惜就是不开窍,弄到现在贾敬都有些心灰意懒了。
不过,开办族学也不是没好处的,起码这些从族学出去的族人把大荣律法学明白了,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这些人在荣宁两府的运作下,基本都找到了差事,有的在顺天府当了个小吏,有的去牢房当了狱卒,有的成了守城门的小兵。
贾琏因着身份,捐了个官位,等了一年被安排到理藩院当了八品司务。有了正经事,就该成家了,对于贾琏妻子的选定,邢德美没有参与。
有关贾琏的事,邢德美一点不想管,自己没害他就是仁慈了,到现在可还没忘了其母张氏给自己下药的事。
这辈子有了邢德美插手,荣国府许多事都变了,但王夫人依旧提出将内侄女王熙凤说给贾琏。
贾母同意,贾琏愿意,贾赦没意见,邢德美不参与,贾琏与王熙凤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小两口成婚后,邢德美就将管家权移交给了王熙凤。邢德美的糖厂发展迅速,财源滚滚,自己的事都忙不完,早就不想管荣国府的事了。
王熙凤见婆母这么痛快,心中诧异又欢喜,就没有哪个新媳妇一进门就能管家的,婆母真是个爽快人。
对王夫人对婆母的诋毁之言也产生了怀疑。
邢德美虽然改变了荣国府的一些事,但贾珠还是病逝了,虽然比原著多活了几年,屡次科举不第熬干了贾珠的气血。
贾珠一死,王夫人身边没了孩子,王熙凤算是最亲近的晚辈了,两相有意,贾琏一房彻底倒向二房,视王夫人为亲母,关系进入到蜜月期。
贾母作壁上观,乐见其成,当然也不耽误给贾政赐下妾室。
直到李纨曝出怀孕的消息,贾琏夫妻与王夫人的关系才稍微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