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卖的不管是不是野果都少有上了五文的,她这个跟别的比起来确实贵了,方才有几个人问过价钱,听了报价就转身走了,连讲价都不稀得。
但是她也没有乱开价呀!地果长这么小,山里都不好找,运气好的时候一天最多采七八斤。若是卖的价低了,还不如去采野菜呢,虽然三文两文一斤,但是容易采呀。
不过水果吃不饱肚子,而且不说村里,就是县里院子里地方够大的人家也会种个梨子橘子什么的,自然就卖不上价去。四五文的水果也只有县里稍微富裕些的人家会买来尝尝味道,在村镇上是指定卖不出去的。
“你可以尝几颗,都很甜的!”生怕宋清也跟之前问价的人一样,听了价格就走了,小姑娘不等人回话,急急接着道。
宋清也不是那种买东西不好意思尝的人,两指捏了两颗黑果放进嘴里。因为黑果实在太小了,没怎么尝出来具体味道,但知道很甜,是沈之洲会喜欢的。
“你还有多少?就篮子里这些吗?”宋清问小姑娘。
“我弟弟那里还有这么点,大哥哥你要吗?”小姑娘听出言外之意,惊喜起来,两颗黑漆漆的眼睛期待地看着宋清。
“那八文一斤,我都要了。”两处加起来估计有十来斤,他倒是想到要做什么了。
小姑娘带着宋清去街道的另一头。姐弟俩的地果都买了,宋清多付了几文钱,麻烦两人给送去衙门,再给门口值班的衙役带句话:一篮子送去西花厅,剩下一篮子帮他放好。
随后,宋清把停在街口的三轮车开进了略显拥挤的街道。也不买别的,时不时在卖水果的摊位上停留,一圈下来七七八八地买了七八种水果。
回衙门把那一篮子地果带上,先去了汪师傅铺子里,让人先给他打几个模具,再麻烦大虎或是小虎晚些时候送到白溪村去。
事儿都做完了,宋清才载着一车水果回家,路上看见有人卖新米面也买了一些。
回到家,宋清先把东西拿到厨房放好,便去地里摘了个西瓜、又精挑细选了两大筐嫩玉米。
要不是两人的地种得实在晚了些,早半个月已经能吃上嫩玉米了,现在找遍那一亩地也只堪堪装了两筐。
宋清装了半筐玉米送去大舅家,另外半筐拿去村里的陈阿叔家。朝着院子里的陈阿叔问道:“陈阿叔,不知道你家有没有多余的羊奶?我想跟你家换一些。”
陈阿叔的大儿媳也是个小哥儿,前几日刚生了小孩。因着小哥儿没奶,婴儿都是用羊奶喂的。
也是这个缘故,一个村子里多多少少都养着几头羊,由村里人轮流喂养,哪家小哥儿生孩子了就把有奶的羊牵过去,直接挤羊奶就是。之后一年都是他家养了。
要是遇到母羊都刚好不在产奶期,那只能去别的村子里问问。好在白溪村那几只母羊里,刚有一只下崽不久的,正是产奶的时候。
“多着呢!整日也喝不完。”陈阿叔见来人是小宋,手里还拿了东西来,本就喜气洋洋的脸上更是笑开了花。
本来羊就是村里的,要点羊奶还带东西来换,真是客气!
陈阿叔去屋里拿了一罐羊奶,有些迷惑地问道:“小宋要羊奶做什么?”
“做点新鲜吃食给阿洲尝尝——阿叔这是玉米,你拿去了不管是是水煮火烤,还是把玉米粒剥下来炒着吃,都好吃。”宋清把玉米给陈阿叔,接过羊奶再寒暄几句便回家了。
回到家才腾出空儿来把水果分门别类弄好,放去还没来得及用的地窖储存着,等明天再用。
刚摘的西瓜就不用费事了,直接去了皮再切块,放进用手压泵改的榨汁机里,因着里面提前垫了一层纱布,出来的就只有果汁,果肉差不多都留在里面了。
嫩玉米也如法炮制,不过玉米残渣还要过一道水,将里面残存的淀粉都冲出来。
等玉米淀粉沉淀的时候,宋清又将西瓜汁放到火上加热浓缩,不然一会儿兑上羊奶和面的时候,就该稀了。
等万事俱备了,这才把玉米淀粉、西瓜汁、羊奶加进刚买的糯米粉中,搅拌均匀后再上锅,大火蒸两刻钟。
到这里,浅红色外皮的雪媚娘就算制作完成了一大半。
当然,雪媚娘只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万一做不成,他还有备用方案。
--------------------
作者有话要说:
野生蓝莓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中有过记载。有笃柿、地果、龙果等名字,本章为了接地气才选了地果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