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攻克头两座城寨后的第七天,赵嘉仁的部队再次出击。就在出发前,濠州团练苗再成找到赵嘉仁再次请战。
这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带着恳请的表情说道:“赵知州,我等前来这里援助是为了打仗。你却让我们守城,是不是把我们看的太轻。”
赵嘉仁并没有小看苗再成的意思,他问道:“每个家里都要有个守家之人,苗团练觉得被委以守家重任之人会被看不起么?”
道理当然没错,然而苗再成还是希望能够参加战斗。他说道:“赵知州,你部下这么多,我还是觉得你可以让你的部下守城。”
“苗团莲,我可以相信你么?”赵嘉仁问道。
“何意?”苗再成不解的问。
赵嘉仁脸色凝重,“当我出去打仗的时候,我可不想再担心你带着人去干你想干的事情。如果你觉得我可以相信你,那就请明说。你若是不可信,蒙古人就有可能偷袭城寨,然后从我背后杀过来,从背后捅刀可是很危险的。我需要能信得过的人守在我的后方,若是你觉得我不能相信你,就请直言。我会根据你的回答来调整我的部署。”
苗再成低下了头,沉吟了好一阵他才抬起头,“至少这几日赵知州可以信得过我。”
“那就多谢啦!”赵嘉仁说道。他需要的只是可信的人,宋军在野战中的表现很一般,守城的能耐却不一般。
得到了苗再成的承诺,赵嘉仁再次进军。蒙古军最前面的两个沿江城寨颇大,后面的一部分城寨就没有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为保护回回炮而修建的城寨规模比较小。墙壁在十斤炮面前被轻松砸的稀烂,城寨里面有三四百人,这点人在三四千人的围攻下很快就覆灭了。
一日内攻克两座城寨,赵嘉仁命人把城寨里的东西一把官会挺身而出挽救危机。然而那些文官以前却往往籍籍无名,这种奇怪的事情让阿术感觉颇为不解。若是这些人有如此能力,应该早就成为宋国强有力的将领。至少在蒙古是这样。
就在他考虑对面的赵嘉仁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官之时,探马前来禀报,在前面遇到了不断进发的宋军。应该是赵嘉仁的部下。
阿术不敢怠慢,赶紧亲自赶到前线。此时两军已经对阵,蒙古军这边秩序井然,各个部队排列整齐,森严肃杀。对面的宋军则是队形松散,毫无结构可言。让阿术非常讶异的是,这些人还在冲着蒙古军挑衅叫骂,一副不知死的模样。
到了此时已经没什么好讲,阿术下令,“进攻!”接到命令的蒙古军如同一架机器般开始运作起来。
先是一通弓箭齐射,当箭雨泼向宋军之时,那些方才还破口大骂的宋军登时队列大乱。哪怕是本能,没有盾牌的宋军就躲到有盾牌的人背后,他们仿佛是一群遭到暴雨袭击的羔羊般退后。等到被射倒一票人后,宋军就接连后退,试图脱离蒙古弓箭手的射击范围。
“大帅,派骑兵冲阵吧。”在旁边的蒙古将领连忙说道。打过这么久的仗,积累了这么多经验,将领对于派兵节奏上很有感觉。只要此时从两翼夹击,可以把宋军轻松歼灭。
“不。派步兵正面打他们。骑兵从两翼扰袭。”阿术下达了命令。他有更大的野心,不管赵嘉仁是不是名不副实,此次就是一举歼灭赵嘉仁的绝好机会。
命令被传达下去,于是苗再成的民团没有立刻崩溃,他们甚至熬到了与蒙古军接战。双方交战之初,这些民团靠勇气甚至扛住了一阵。直到两翼被骑兵用骑弓近距离射击之时,整支民团才彻底崩溃。
苗再成平日里对大伙不错,他虽然还尝试在前线死战,那些与他关系不错的民团成员就扛起苗再成,不管他本人意愿的跑路。
在蒙古军井然有序的追击驱赶下,五千民团损失了大概一成兵力,如同一股洪流般对着赵嘉仁的部队冲去。</content>
本书来自